國際快遞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一)
次 2015-05-15
文/王增樑
【摘要】快遞是現代物流的組成部分,對杜會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發展、對外文往日新月異,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現代物流作為貿易發展的支持性產業.它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深入研究現代物流產品一國際快遞的發展現狀,分析我國國際快遞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提出自己對我國國際快遞發展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現代物流、網絡、國際快遞
按加人WTO的相關承諾,從2005年11月起,我國已全面開放物流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在我國成立物流公司,建立物流基地和網絡。面對這么大的一塊物流蛋糕,國外物流巨頭早就虎視耽耽,垂涎三尺。。大開放后,我國的國際快遞業將何去何從,在脫離國外知名快遞品牌后如何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的課題。
一、中外快遞業概述
國際特快專遞是由世界郵政聯合創辦,受各國法律保護,享有航空和海關清關、檢驗檢疫的優先權,以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傳遞國際郵件的新型業務,被視為“萬國郵政的掌上明珠”。①
1980年7月15日,中國郵政開辦了國際特快專遞業務,并于1985年成立了中國快遞服務公司,負貴全國郵政特快專遞業務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目前是我國快遞行業的最大運營商和領導者。
中外運是國內最早從事對外貿易運輸的專業公司,在全國有上千家分公司,具有雄厚的網絡優勢。 1999年為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中外運成立了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經營航空貨運代理和快遞業務。但當2005年美國UPS用1億美金買斷了與中外運合資建設的所有物流網點和客戶資源后,外運發展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國際快遞的市場份傾巳是微乎其微。
相比下,國際快遞發晨有較長的歷史,全球“四大’快遞巨頭DHL、UPS、FEDEX及荷蘭TNT都有近百年,在世界各地都擁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和貨物眼蹤查詢網絡系統,有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理念以及技術設備。“四大”快遞巨頭從20世紀80年代先后進入我國。目前,在我國國際快遞市場上,外國公司占據了555%的份額,我國快通只占45%。
二、中外快遞業務差距的比較分析
面對國際快遞公司在國內的快速發展,我國快遞公司應當認真分析與思考.找出同國際快遞公司之間的差距和不足,積極調整發展計劃和經營策略,以在新一輪的快遞業務競爭中搶占有利的先機。
(一)經管理念差距的比較分析
隨著IT技術的高度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遙運用,特別是全球快遞業“四大”巨頭先后登陸我國,給我國快遞業帶來了全新的經營理念。“四大”巨頭領跑的快遞業不是簡單的門到門、戶到戶的貨物收取和運送,而是集電子商務、物流、金觸、保險、代理于一身的綜合性、多元化企業。“四大“巨頭除主營快遞服務外,還發展了包括庫存、運輸、配送、貨代及售貨服務等多項物流服務。
相比之下,我國的快遞業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以EMS、宅急送、順豐快遞等領銜的我國快遞業,目前還局限于點到點、門到門的單一快遞模式,尤其是眾多私營個體快遞公司,服務范圈更是狹窄,在很大程度上還充當“跑龍套“的角色,這是造成目前快遞業務增長幅度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技術設備差距的比較分析
國際快遞公司成功搶灘我國市場,其優勢除了他們全新的經營理念.更明顯的優勢在于擁有先進的快遞技術設備。“四大”快遞巨頭都無一例外地都擁有最先進的自動分揀系統和電子檢查設備。同時,他們還陸續使用了快遞資料收集器。
相比國際快遞巨頭先進的快遞技術設備,我國快遞企業的快遞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上可謂相當落后,特別是電子信息的處理方面.與發達國家成鮮明的對比,處理包裹和信息的人員比例倒掛(5比1)。
(三)網絡建設差距的分析
合理、優化的網絡布局對快遞業的發展及整個作業流程的運作至關重要。國際快遞巨頭不僅重視在我國快遞網絡的建設,而且善于通過全球通訊技術將我國的快通網絡納人其全球管理范圍之內。
在網絡建設方面,我國快遞企業似乎更具有優勢。但是,由于技術和管理落后等原因,包括EMS在內的大多快遞企業沒有利用好本土企業所獨有的網絡資源優勢,不能把網絡建設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結合起來,提供的服務難以令客戶滿意。
(四)反務水平差距的比較分析
同我國快遞公司的服務相比,國際快遞“四大’巨頭的最大優勢在于其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為客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務歷來是國際快遞公司經營戰略的核心和出發點。國際快遞業四大巨頭時時刻刻都在考慮哪兒能做得更快?哪個環節可以被壓縮得更短?環節間如何做得更合理?更省時?四大巨頭關注這些問題似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境界。
相對國際快遞巨頭,國內快遞企業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服務方式單一,服務整體水平較差。像EMS雖然開通了郵政航空快通網絡,但不能對貨件全程的跟蹤。復雜的作業流程環節,落后的運物工具,以及缺乏專用航線直接影響了貨件到達的速度.從而影響了客戶對國內快遞業的信任度。
(五)定價策略差距的比較分析
為了爭奪更多的客戶資源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國際快遞巨頭都采取低價競爭的定價策略。2005年底國際快遞資料顯示:四大巨頭的國際快遞價格普遍低于我國EMS的5-10%左右。國際快遞公司的低價競爭的策略在實戰中得到了很好的效.,為他們爭來了大量客戶,擴大了業務量和市場占有率。
相比之下,我國快遞公司由于受資本和規模較小以及技術、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限制,定價策略不靈活,在價格竟爭中一宜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